2013年1月9日 星期三

我的愛,請全部帶走(大海)

「如果大海能夠,帶走我的哀愁,就像帶走每條河流。」張雨生的名曲「大海」,情感豐沛,扣人心弦。大海的確接收了河流的一切。
但你能百分百確定,大海永遠都會無私的包容嗎?Frank Schaetzing的「群」書封後的引言說道:「當大海有了智慧,第一個念頭竟是殺人……」就像一本驚悚小說一般。

「群」罕見的以小說敘事手法呈現的科普,除了引人入勝,也不禁令人省思,為什麼大海有了智慧會殺人?生物間的合作,又有什麼樣的利害關係?所謂「智慧」「合作」、「利害關係」,不過是人類對於生物的行為的一種詮釋,畢竟,我們是以自己這個物種的角度來看待這個世界,冠上自己習慣的名詞也無可厚非。書裡面將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驚悚小說的情節寫的讓人彷彿置身其中,甚至也把海洋生態擬人化了,在必要的時候穿插一些相關的科學背景知識,讓讀者「不知不覺」中吸收了相關知識。這個學問就大了!第一,寫故事不容易,寫的動人就更難了,這還不打緊,Frank Schaetzing還加入了海洋科學的淵博知識,讀者就隨著無國界的洋流環遊世界。他並非科學家,卻實事求證,有科學背景、愛好寫作的我,讀了這本書之後,不禁自覺渺小。

四週環海的台灣,本身就充滿著「海的故事」等著發掘,遠方太平洋的海水「黑潮」,經過我們的身邊,又朝日本直奔而去,我們有幸能得到溫暖海水的恩賜,蘊含豐富的海洋生態寶庫。

這溫暖的海水,難道就僅僅是海水自己的故事,與河流無關嗎?喔不,溫暖的海水,還帶來了濕潤的空氣,台灣也因而潮濕多雨,看那寬廣的濁水溪、大甲溪河床,當颱風經過時,滿滿的都是水!颱風的形成要素之一就是溫暖的海水,而颱風除了風強成災,也帶來豐沛的水資源,所以,萬一哪天颱風不來了,才更要擔心!

河川與水是怎麼樣的關係?追根究底,河流是這趟水之旅的「國道」,匯集了四面八方的雨水、泉水,這些水如同地球的生命,源源不絕。別小看這些「水」,要水覆舟比要它載舟容易得多,逢年過節,國道不是常常車子塞到滿出來嗎?這些水在颱風多的夏季,三不五時就會滿出來,其實滿出來也不打緊,尼羅河的氾濫,帶來了豐沃的土壤。但問題就是在滿出來的時候如果有人、有住家,那就不太妙了,記得八八風災時,沖走無數棟知本溫泉旅館的大水嗎?又或者是好幾年前漫到整個台北捷運裡的納莉風災,或許有人說:為什麼經常會有這樣的災難?這些現象早就存在已久,台灣受到板塊擠壓而日益增高,在海邊堆沙時,抓起一把沙往上堆,沙堆不止會長高,還會往旁邊堆,加上從旁推一把的水,把山上來的石頭,帶的更遠。

土石流的流速每秒可達10公尺,但可怕的不是流速,而是被這個速度推著的土石,土石撞到硬一點的山壁會轉彎,如果是撞到軟一點的山壁,就從山壁上再切下一些土石。土石流才不管你家在哪,它就往低的地方跑,如果你家擋了它的路,不好意思,它會穿過你家的門窗,甚至順手把你家也牽走。

 當然啦,在水沒有滿出河道的時候,河川是人類很棒的朋友,大家都知道它可以發電、飲用、洗滌、養魚……等等。河川從山上帶下來的砂石,是建材中的極品,聽過海砂屋的可怕吧?就更顯得河砂的可貴,尤其是從中央山脈帶來的石英砂,更是極品中的極品,大安溪、大甲溪都是有名的採石場;而秀姑巒溪的石灰岩也是水泥的重要原料,供人泛舟只能算是它的無心插柳,另外一些在西南沿海那些黑黑的、有時候臭臭的砂子,當然不是隨海浪打上來的,而是從山上來的,裡頭的養份可以滋養農作物,也有益於養殖魚業。砂石被河川帶走了,那留下的是什麼?太魯閣峽谷可是舉世聞名的地理景點,但我們總是在外面讚嘆完,回了家,忘了自己接受多少大自然的恩惠。

海水是鹹的,那河水呢?想當然爾是不鹹的,但海水納百川,為何總是不會變得淡一點呢?海水裡的鹽份來自於陸地,岩石中的成份……等等!或許你已經發現,河流除了把淡水帶到海裡,也貢獻了一些鹽份,即使是鳳毛麟角,累積起來也是不可思議的多,全世界的河川每年倒了30億頓到海裡。不過在地球形成後沒多久,海水的鹽就已經和現在差不多了,河川倒入的淡水和鹽類、海水的蒸發和降雨,巧妙的達到一個平衡狀態。

 

污染,可以說是水帶走的哀愁,而且有些污染物會長長久久的留在海裡,就像「大海」的歌詞所說的。前陣子在科教館的飛閱台灣特展,裡頭從上方拍的二仁溪,溪水是竟然是「紅色」的!紅色的物質並非泥沙,而是貨真價實的廢水,廢水不是不要喝到就好,海中的生物,隨著大魚吃小魚的食物鏈,把毒性累積下來;就算魚死掉了,這些毒物還是留在海裡,久了,哀愁的不是魚,而是大海。難道,要等到有天全世界的魚都不能吃了,再來煩惱嗎?而綠色和平組織也一再強調:衣服不是洗過就好了!許多成衣業的世界大廠,在洗染衣服時,使用了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環境荷爾蒙(簡稱NPE),雖然經過洗滌後不會直接接觸人體,但NPE一樣流進了河川、大海,甚至分解後變成壬基酚(NP),更是第一類毒性化學物質,這些東西人們丟在海裡,總有一天還是跑到我們的肚子裡啊!



當然,哀愁的還不止這些,建水庫、攔沙壩可以蓄水、發電或防洪,但是過度或者不正確的設置反而有百害而無一利。比如說,把水擋住了,那迴遊魚會告訴你:「可是,我回不去了!」把沙擋住了,看起來是不錯,但是海裡的浮游生物會說:「我的食物咧?」而海岸沒有了沙子,除了來源切斷,還有另一個原因:港口、堤岸和消波塊的錯誤設置,下面新竹南寮魚港的空拍照,看起來好像多了點陸地,但是突出來的堤擋住了沙子,旁邊的海岸線只得不斷的後退,為了防止海岸線後退,又加了消波塊抵擋,殊不知這是螳臂擋車的行為。

坦白說,河流的故事說不完,但我們應該都希望,河流是清泉、是甘露,深邃而清澈。我的故事或許沒有說的像Frank Schaetzing般動人,只是想嘗試著讓你我領會,躺下來,流進大海這漫漫長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