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5日 星期二

與其關心地震在哪,不如看看自己準備在哪?

今天(2014年2月24日)一篇聯合報社論《台北連續地震 真的無須緊張嗎?》(註:因為原文不在了,所以用ptt地科版的備份文代替)試圖點出社會與政府對地震防災概念的缺乏,其中不乏許多影響政府不重視防災的作為,可惜的是政府端確實還有努力的空間,但多半不是文中所提的問題,譬如【政府對地震震央位置的陳述,都捨棄諸如「中山路二段三十七號附近」的精確描述,而以「縣府西方十七公里處」模糊帶過,這當然是怕影響房價而遭到民眾抗議。】這段話其實並非事實,實際上在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位地震學家能精準的告訴你震央在多少公尺的誤差以內,這乃是由於地底下的構造並無如此精確的解析度,科學上本來就無法定出很確切的位置,甚至運用不同的測站也會定出不同的結果,然而最重要的防災資訊並非震央是否能縮在幾十公尺內,而是各地到底震度有多大、對災害到底會有多少危害? 

不過話說回來,這也突顯了地震知識在連結到大眾生活上,還有許多可著墨的地方,而上述的文章作者也算是立意良善,誤解是在自對地震知識的不足,因此本文還是以這樣對防災關心為出發點的精神延伸。
 
台灣地震分布,作者為維基用戶Hsu.shihhung
在這事件後,我有被問到過一個問題:「士林的地震規模有『四級』很大耶!但是我家這邊怎麼只有三級?到底是發生在哪一條斷層?」這其實對任何地震學者都難以回答,而這並非我或學者太執著於用詞的正確,而是我們難以確認問題的指涉方式。

所以,我們從這個問題再談一次規模和震度(畢竟總還是有人會搞混)。首先,一次地震的規模只會有一個值,代表的是地震的能量,在臺灣也不會寫「級」這個單位,為的就是和震度階的「級」作區分,唯有震度的級數才能呈現地表搖晃的程度,對於防災才有最直接的效果。至於斷層,從
201034日的地震、2011年發生兩次在南投的地震,規模都在6上下,但由於地表沒有產生破裂面,估計也是底下的盲斷層錯動。若找不到士林這次的地震破裂面,那麼我們又如何去將它定義為何種的斷層錯動?

至於氣象局的說法,什麼岩漿冷卻、正常能量釋放,到底是不是百分之百的正確原因?我想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因為在科學上,即使經過了不斷的驗證,也無法確定原因,假如以目前的證據告訴你是原因A,但因為後來有新的數據而變成原因B,那麼當初說原因A的官方該怎麼究責?那麼這樣的說法,說到底不過是「安全說法」之一,話說2009年義大利有群官方的科學家(大概就如同我們的氣象局)因對地震前兆的誤判,令民眾輕忽了地震威脅,接著大地震來了,傷亡慘重,而科學家也因而被起訴、判刑。問題並不是在看不出前兆,而是科學家們用了糟糕的方式作了錯誤宣導,只請大眾不要擔心會有大地震,而不去考慮另一種可能。

從食安、疾病一直到防災,無論官方要提出何種說法,都會被放大鏡盯著看,有時可能還會有錯誤解讀,既要考慮到是否會引起恐慌,又要考慮到是否會低估情勢,甚至有時還不得不注意到政治正不正確。如此複雜的顧慮,呈現到我們眼前時,經常是走了個樣。我一直感到疑惑,擔心民眾、媒體、上頭的長官不懂,那麼為何不藉由像地震這樣的事件,教育社會大眾正確的觀點,這正是科學傳播宣導的最佳時機啊!

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做卻沒做,像是有研究告訴我們大屯火山可能是活火山,也有許多學者在監測,但卻沒人能清楚的告訴我們,不同的情境下會有何種噴發與災情?該為這樣的災情作何種防範?同樣的,地震的發生潛勢為何無法公布,並非官方或科學家做不到,而是這樣做會影響到許多民生,且要教導大眾如何正面的去看待地震危害潛勢的資料,遠比建立資料庫的難度大的多。也或許也開始有人詢問地震險,別鬧了,保險業者不了解地震的情況下,要如何製定合理的地震險保費?沒有地震危害潛勢,當然也不知道哪裡是比較有威脅,又要如何因應不同的環境因素來核定保費呢?

常在說日本地震預警強,為什麼我們不做?我們不但有做,而且做的還不是普通的強,台大吳逸民老師除了是最初中央氣象局速報與預警系統的開發者之一,也持續的在進行地震預警的研究,其利用P波前三秒的波形就能進行預警,便是很重要的技術成就。那麼為何我們手機收不到預警訊息?我只要提兩個問題就好:第一,手機的傳輸並不是產生預警資訊的環節,而是傳遞的環節,必須要找的是通訊業者;第二則是收到訊息後我們是否能有所作為?或是能否接受誤報的可能性?或許有時我們嚷著防災公園不足,但我們卻還不了解自己住家附近是否有防災公園?或是任何可以作緊急避難處?


在上一則看見台灣更多的故事,文章末段我提了不少研究,包括了國土規畫、斷層研究、地震預警、地震科學平民化的推廣等等,目的就是想讓各位能藉由了解這些資訊,了解我們的現況、我們缺乏什麼,用理性的態度去理解防災的思維,災害無可避免,與災共生才是在這大地千變萬化的島嶼的生存之道!

延伸閱讀:
認識地震規模:地震規模變變變
震度與等震度圖:地震波,可能不是你想的那樣
我們距離預測地震有多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